新闻动态

建军100周年的时候,正是涨工资的合适时机

各位战友、军属和关心国防事业的同胞们,大家好!2027年,我们将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10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。在这个特殊节点,关于军人工资调整的讨论再次成为热点。

近日,财政部公布2025年国防预算达1.69万亿元,同比增长7.2%,其中明确提到要“改善官兵生活保障条件”。与此同时,多地政府已启动体制内薪资普调,广东、福建等地最低工资标准涨幅达200元/月。这一切信号都在表明,建军百年之际,军人工资待遇的优化不仅是众望所归,更是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。今天,我们就从五个维度深入分析:为什么建军百年是涨薪的最佳窗口期?

第一,百年强军目标与军人待遇提升的深度绑定

建军百年,是人民军队从“大”到“强”的里程碑。当前,我军正加速推进现代化改革,无论是航母编队的远洋训练,还是北斗系统的全域覆盖,背后都离不开每一位官兵的坚守与付出。然而,军人的工资增长机制尚未完全匹配其职业价值。以2023年为例,军人岗位工资虽普涨1000元左右,但军龄工资仅从每年20元增至30元,与边防官兵在零下40℃的冰天雪地中站岗、飞行员在南海高温高湿环境下巡航的付出相比,仍显单薄。

建军百年不仅是历史的刻度,更是强军兴军的冲锋号。若能在此时大幅提升军人待遇,既是对官兵“用生命丈量国境线”的直接回应,也是向世界宣告:中国军队的战斗力,不仅源于装备升级,更扎根于对军人价值的充分尊重。

第二,国防预算增长与军人福祉的“同频共振”

近年来,我国国防预算始终保持稳健增长。2025年国防支出中,7.2%的增幅重点投向“改善官兵生活保障条件”,这与2016年军改期间“涨薪稳军心”的思路一脉相承。数据显示,2023年军人工资占国防预算比例仅为15%,远低于美军30%的水平。建军百年之际,若能将军人薪资占比提升至20%,不仅可缩小国际差距,更能让官兵真切感受到“国防投入的温度”。

更重要的是,当前CPI涨幅稳定在0.2%低位,财政压力相对缓和,这为工资结构性调整提供了宝贵窗口期。试想,当一名戍边20年的老兵发现,自己的军龄工资从每年30元跃升至100元,那份“国家从未忘记”的认同感,必将转化为更坚定的战位担当。

第三,人才竞争与军队吸引力的“双向奔赴”

今天的军营,早已不是“一把钢枪一壶水”的旧场景。航母电磁弹射工程师、无人机作战系统操作员、网络空间防御专家……这些高技术岗位对人才的渴求,不亚于任何互联网大厂。然而,当前军队技术骨干的月收入,往往不及地方同水平工程师的一半。某军工研究所的调查显示,35岁以下青年军官离职率连续三年攀升,主因正是“待遇与能力不匹配”。

建军百年,恰是重塑军队人才竞争力的关键节点。若能参照“属地同岗位薪资上浮20%”的标准,建立“特殊技术津贴”“战备任务补贴”等弹性机制,让搞科研的拿到“华为级”工资、让赴远洋的领到“航海补贴”,何愁不能吸引清华博士携笔从戎?何惧不能留住“兵王”扎根基层?

第四,强军实践与民生关切的“同心共鸣”

有人质疑:“和平年代,军人凭什么高薪?”但看看这些画面——抗洪时用身体筑堤的“人墙”,抗震时徒手挖废墟的血手,抗疫时连夜运输物资的军车……哪次危机来临,不是军人第一个冲锋?据统计,仅2024年,全军参与非战争军事行动就超2000次,平均每天5.5场“战斗”。

建军百年的涨薪,绝非简单的“涨工资”,而是对“最可爱的人”的价值重估。当地方公务员薪资受“过紧日子”影响回调时,军人待遇的逆势上扬,恰恰彰显“国家安全优先于一切”的国家意志。这种“反差”非但不会引发社会不公,反而能凝聚“尊崇军人”的社会共识——毕竟,谁不希望守护自己安眠的哨兵,不必为房贷奶粉钱发愁?

第五,百年传承与制度创新的“破立并举”

回望历史,我军历来有“重大节点推改革”的传统。2016年军改前夕,全军普涨工资1000元,为改革注入“强心剂”;2023年建军96周年时,《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》落地,首次以法律形式确立工资增长机制。而今,面对建军百年,更需要突破“五年一调”的旧节奏,构建“基础工资保生活、岗位津贴显价值、绩效奖励促战力”的新体系。

比如,可借鉴外军“危险任务薪资倍增”经验,让高原戍边的多拿“含氧量补贴”,让舰艇远航的享受“离家补助”;又比如,参考公务员“阳光工资”模式,将住房、医疗等隐性福利货币化、透明化。唯有如此,才能让“最辛苦的人最光荣”不再是一句口号,而是看得见、摸得着的获得感。

站在建军百年的门槛前,我们不禁想起南昌城头的第一声枪响,想起上甘岭上的铮铮铁骨,想起南沙礁盘的不灭灯塔。今天的中国军人,依然在用青春丈量边疆的每一寸冻土,用热血浇筑南海的每一座岛礁。他们值得更好的食堂、更暖的营房、更厚的工资袋。

2027年,不应只是阅兵场上的铁甲洪流,更应是万千官兵银行卡上的数字跃动。因为,强军的密码,从来都写在哨所窗台的家书里、舰艇舱室的工资条上、战机轰鸣的底气中。当国家把“最硬的鳞”留给军人,这支军队必将以更锋利的剑芒,守护亿万同胞的岁月静好。